当某机构在2018年10月推出其4K流媒体设备时,这款产品因三大特性广受欢迎:支持4K HDR流媒体与沉浸式音频、紧凑的HDMI棒状形态以及低于50美元的定价。但回溯至2017年,工程师团队发现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。

技术挑战

  1. 射频干扰难题
  2. 4K视频传输需要极高Wi-Fi数据速率,传统设备在4K速度下会出现射频干扰(RFI),导致视频卡顿。资深射频系统工程师指出:"必须彻底解决干扰问题才能实现无缓冲的4K体验"。由于设备需紧贴电视放置,HDMI棒状形态使天线与噪声源距离过近,加剧了RFI挑战。
  3. 天线设计突破
  4. 团队开发了创新的噪声友好型天线设计,区别于传统单极天线。通过3D电磁仿真模型精确模拟机械结构(包括天线、PCB电路、屏蔽层等),重组集成电路布局降低噪声发射。该设计成为小型设备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。
  5. 跨学科协作
  6. 在仅99×30×14mm的空间内,热管理、信号完整性等团队需实时协调。资深无线工程师表示:"每个微小设计变更都会引发连锁反应,协作强度远超常规项目"。

验证与成果

团队在6个月内完成原型验证,测试超过100款电视型号。最终通过:

  • 新型信号调理技术
    • 噪声优化天线阵列
    • 多层PCB噪声隔离
  • 实现了4K流媒体的稳定传输。这项技术现已被应用于新一代支持Wi-Fi 6的设备中。
  •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公众号(办公AI智能小助手)